行业动态

2021年蚌埠市智库建设及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报指南

文字:[大][中][小] 2021-3-16  浏览次数:1772


2021年蚌埠市智库建设及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报来了,关于这个项目的政策知识点都在下方了,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询卧涛科技为你解答。

 

免费咨询15855137731手机/微信),QQ:2406009805

 

一、申报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1.《蚌埠市智库建设及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一律用计算机填写,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项目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核盖章,否则不予受理。 

2.项目申请人要按照《申请书》的要求,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凡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取消申报资格;如获准立项则按撤项处理并通报批评。 

3.各单位要加强对智库建设及社科规划项目课题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严格审核申报资格、研究成果的真实性、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和必备条件等,并签署明确意见。 

4.各高校科研处负责组织本校的课题申报工作。各县(区)、市直及驻蚌各单位、科研院所、市级社会组织及企业的课题申报由我办直接受理。 

5.申报纸质材料包括:《申请书》一式5份、《课题申报汇总表》1份,由各申报单位审核签字盖章后统一报送我办;以上材料电子稿发至市社科联邮箱:

6.申报时间:即日起至2021年3月21日(非工作日除外),逾期不予受理;

九、其他事项:市社科规划办将组织专家评审组对申报课题进行立项评审,立项评审结果将在“蚌埠政府网”公示。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课题指南》着眼新阶段蚌埠经济社会发展,包括四个专题: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蚌埠高质量发展研究;党的建设和建党100周年研究;文化及社会治理研究;民生及社科普及研究。聚焦关键点、痛点、难点问题,以应用性对策研究为主,拟定了一批研究参考选题。 

三、项目分类和完成时限:《课题指南》中标注“▲”号的为重点项目选题,申报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须在其范围内拟定题目。所有立项项目原则上在2021年11月30日前完成项目研究;有特殊需要的,经项目主管部门同意,可适当延长研究周期,原则上在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项目研究。 

四、项目申请人须符合以下条件: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其中,申报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人员须具有副高级(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各县(区)、市直及驻蚌各单位、社会组织人员须担任中层以上职务;参与完成过市级以上(含市级)社科项目且具有一定的前期研究成果者优先。非资助项目申请人原则上不受职称、学历、年龄限制。 

 

五、申报要求: 

1.申报市智库建设和社科规划项目,要体现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着力推出体现蚌埠水平的研究成果。应用对策研究要围绕蚌埠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重大实践问题,力求具有现实性、针对性、操作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基础研究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学科建设前沿和动态,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深刻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 

2.申报市智库建设及社科规划项目必须在《课题指南》的指导下进行。《课题指南》只规定重点研究领域、范围和方向,不列具体题目,申请人可按照要求自行设计申报题目。申报的具体课题切口要小,确保靶向更精准、研究更深入,所提决策建议更具可操作性。同时,在符合《课题指南》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申请人根据现实需要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学术积累申报自选课题。课题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一般不加副标题。 

3.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题研究,作出如下限定:⑴项目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且必须从事实际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项目实施,同时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项目;⑵课题组成员原则上不超过5人,根据工作实际确需超过限定人数的须书面征得市社科规划办同意,且每位成员同年度最多参与两个项目的申报,凡课题组成员须本人签字确认;⑶已承担市社科规划项目但是未按期提交研究成果、申请延期结项或成果鉴定结果为不合格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本年度课题。 

为提升研究成果质量,倡导开展跨部门、跨单位、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倡导专家学者之间、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之间、地方与高校、院所、企业之间开展联合攻关。 

 

六、经费管理:本年度项目类型分为资助项目和非资助项目。其中,资助项目包括智库重大项目、智库重点项目、规划重点项目、规划一般项目。资助额度分别为:智库重大项目20000元,智库重点项目10000元,规划重点项目10000元,一般项目4000元。经费分三期拨付,立项后首期拨付项目经费的25%;通过中期评估后拨付项目经费的25%;鉴定结项为合格以上等次的,按照课题成果质量拨付剩余款项。(成果质量一般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优秀等次的,智库建设项目按资助额度乘以1.3系数拨付,规划项目按资助额度乘以1.2系数拨付,非资助项目给予一次性2000元奖励;良好等次的,智库建设项目按资助额度乘以1.2系数拨付,规划项目按资助额度乘以1.1系数拨付;合格等次的,按资助额度乘以1.0系数拨付) 

项目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市级以上相关决策部门采纳的,经市规划办审定认可后,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 

鉴定结果为不合格的项目,须限期修改,修改期限一般为6个月以内。经延期修改后,市社科规划办将组织重新鉴定。重新鉴定合格的,发放结项文件和证书;仍不合格的,取消该项目并收回项目经费。 

七、项目管理和成果推介:市社科规划办负责组织专家评审组开展立项评审工作,综合考虑各项目课题组的研究力量、专长和申报书编制等情况,由专家评审组确定是否立项及立项等级。凡被立项为市智库项目和社科规划项目的,不得以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内容申报其他部门发布的课题。立项的项目课题组定期要向市社科规划办书面上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市社科规划办对市社科规划项目课题成果拥有第一使用权、处置权,集结成册,对有决策参考价值的项目成果将及时编辑《智库专报》《社科资政》呈送市领导参阅;项目课题成果拟公开发表或呈送有关方面领导、决策部门的,项目课题组需提前书面报经市社科规划办同意,未经同意擅自处置的,取消项目立项资格并收回项目资助经费。 

 

 

附件1:  

2021年度蚌埠市智库建设及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课 题 指 南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蚌埠高质量发展研究 

1.蚌埠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研究; 

    2.蚌埠实施“十四五”规划路径研究; 

3.蚌埠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路径研究; 

4.蚌埠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路径研究; 

5.蚌埠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路径研究; 

6.蚌埠打造全面发展绿色转型区路径研究; 

7.蚌埠建设“两个中心”路径研究; 

▲8.发挥“四区”平台优势,助力蚌埠跨越式发展研究;(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成果转化转移示范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 

▲9.“双招双引”实现路径研究; 

10.蚌埠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研究; 

▲11.推动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加快集聚研究; 

12.强化蚌埠全国性交通枢纽、现代化物流枢纽地位研究; 

▲13.高质量推进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路径研究; 

14.“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机制研究; 

▲15.高水平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蚌埠试验区研究; 

16.加快政产学研合作推动蚌埠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17.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研究; 

18.推动蚌埠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研究; 

19.数字蚌埠建设的重大问题研究; 

20.“十四五”时期美丽淮河(蚌埠)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 

21.加快蚌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研究; 

22.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研究; 

23.建设蚌埠宜居、宜业、智能现代化城市研究; 

24.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激活各类市场主体研究; 

▲25.蚌埠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研究; 

▲26.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研究; 

27.蚌埠生态农业研究;

二、党的建设与建党100周年研究 

28.提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效果研究; 

29.党史学习教育研究; 

30.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深化研究; 

31.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研究; 

32.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研究; 

33.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研究; 

34.坚持党建引领促进工作研究; 

35.优化蚌埠政治生态环境研究; 

36.蚌埠基层党组织建设重大问题研究; 

37.创新对外宣传推动蚌埠“五个更加”发展路径研究; 

38.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研究; 

39.建党100周年党的建设历程与经验研究; 

40.建党100周年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研究; 

41.蚌埠红色文化传承与推广研究; 

42.百年蚌埠党史研究; 

43.百年蚌埠党建研究; 

  

三、文化及社会治理研究 

▲44.淮河文化研究; 

45.蚌埠文化、科技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46.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链研究; 

47.打造“幸福蚌埠”路径研究; 

48.五治融合(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研究; 

49.蚌埠“一组一会”实践路径研究; 

50.蚌埠发展智慧养老研究; 

▲51.文明蚌埠移风易俗研究; 

52.提高领导干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研究; 

  

四、民生及社科普及研究 

53.打造区域科教创新中心研究; 

54.全面推进健康蚌埠建设研究; 

▲55.强化基层医疗服务保障体系能力研究; 

56.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民生保障制度研究; 

57.发展民生事业,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研究; 

58.推进教科研队伍建设,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研究; 

59.社会科学知识普及读物类相关研究; 

60.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类相关研究; 


免费咨询15855137731手机/微信),QQ:2406009805

Adodb 数据库操作失败Adodb 关闭数据库连接失败